有个说法,如果你有一个爱好,想要毁掉这个爱好,就是让这个爱好成为工作。就像很多人喜欢钓鱼配资什么意思,你真让他们去渔具公司干,就会发现每天忙的要命,再没有时间钓鱼了。
对于大学生而言,新生入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活,要吃饭,要生活,每个月多少生活费也就成为了很多家长要给孩子上的第一课。
按照网上的说法,生活费一般分为3000+、2000-3000、1000-2000三个档,如果有家庭给孩子少于1000,那还是建议孩子去申请贫困生补助,因为这点钱估计在这个时代仅仅够吃饭了。
这不,一个父亲就跟女儿做约定,虽然承诺每个月给2000元,但是其中的500是按照全勤奖来发放的,必须每天女儿主动联系自己“签到”,而其他的1500,每月分三次发放,每次发放500元。
展开剩余64%听着很理想很完美,每天父母也能掌握女儿的生活的动态,也能控制女儿养成节约的习惯。但是恐怕这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。
说句不好听的,这其实就差不多是属于让孩子体验工作属性了。真要是孩子叛逆了,就跟你硬干,行行行,你不给我钱,我自己赚钱去。
很多大学女生怎么赚钱?可不是您想的做家教、发传单,又累来钱又慢,很多女生是会赚快钱的,你真的要是看到自己姑娘看到校门口的车上放着红牛就开门进去了。您还觉得这个办法好么?
你不给钱,想给好看的女孩花钱的有的是,您这2000块钱卡的死死的,要是有人给5000、给15000呢?这些初入社会的女孩们还能保持住本心么?
虽然笔者理解对于头一次离开家去到其他城市的孩子来说,父母都想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,而孩子们跟家里联系也是需要慰藉和缓解面对各种未知的困惑,但是当这种事情好像工作考勤打卡一样,你会发现,当孩子适应了生活后,会迅速切割,消失在你的生活里。
至于觉得孩子18岁后就可以不管的父母配资什么意思,收获的恐怕只是恨自己一辈子的儿女。
发布于:山东省